项目名称:宁波永旺帐篷营地餐吧


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规模:60平米

完成时间:2022


项目背景及场地信息

项目位于宁波近郊永旺镇,场地为稻田边的一块林中空地,离宁波市中心约20分钟车程,周边有数量众多的工厂、研究机构、和办公园区。在乡村产业升级和多元开发的背景下,业主希望将该处林地进行轻度开发,引入露营、咖啡和简餐的业态,服务周边人群,吸引外来是市民,活化乡村经济,增加乡村收益。


林地紧靠村路,其中等间距种植槐树,林下地坪比路面稍低,地面相对平整,遍布自然生长的地被。树冠之下提供了一些舒适的遮阴空间,树影斑驳,周边不仅有鸟叫蝉鸣,还依稀可见远处开阔的农田,在其中行走自然惬意。我们与业主共同选定路边最大一块开敞区域设置林地餐吧,拟对客人提供咖啡、轻食、甜点、冷饮的服务,同时还包括卫生间和供露营客使用的淋浴间。同时在场地中选取了远离道路的几片空地规划了露营木平台和天幕活动区域,以架空木栈道相连接。


挑战及空间策略

对于上述入口及公区部分,甲方建议的建筑室内使用面积上限是60平米。这就给建筑布局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所有功能,做到自然舒适,同时提供尽量多的咖啡茶座空间。最后拟定的功能组团为甜品店一间、咖啡餐吧一间(含操作间)以及厕所和淋浴。显然60平米的室内空间只够应付上述这些具体服务功能,而无法容纳再多的咖啡茶座。同时甲方预算有限,希望可以用尽量少的前期投入创造一个有特色的就餐环境。


我们所构思的解决策略则是将食物生产和购买的区域置于室内,而将通行空间和座位区域放置在有顶的室外空间和屋顶露台之上,大面积的玻璃推拉门可以让店铺朝向树林平台敞开,人们购买完饮品和食物可以在林间的平台下小坐用餐。对我们来说场地最打动人的是绿意盎然的林地,林冠之上的天空和远处开阔的稻田,因此我们希望可以在这里塑造一些朝向树林、天空和稻田的空间,人们身处其中,可以以特定的方式来体验这些风景,这种体验风景的方式同样也塑造了独特的就餐体验。


两个案例的启发

第一个是日本的坐观园林——可以坐在檐廊里看风景的园林。京都东福寺的方丈庭园曾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阐室之外四面巨大的挑檐空间从地面抬起,在建筑周边创建了一圈半室内半室外的“坐”与“行”的空间。人并不进入前方的庭院,只是在檐廊的平台中或坐或行。檐廊向庭院风景展开,并建构了其中人看风景的方式。该方丈庭院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在屋子的四面建构了四种不同的风景尺度,有的是上帝视角的枯山水,有的则是完全身体尺度的真山真水,在转角的瞬间变成尺度的转换,这与中国园林“人在园中”的身体尺度非常不同。东福寺的方丈庭园,四面宽阔的檐廊构成了四个观众席,庭院成为不可进入的舞台,是相对传统的剧院关系。(而中国园林则是现代主义戏剧,观众常常是混在演员之中。)在修远院离宫的茶室以及平等院的凤翔馆中也呈现了这种通过檐廊来建构风景的方式——构建一种室内、檐廊和室外的三段式空间。我们的设计受到了这种尺度变化的启发,通过地面平台高度及宽度的调整、通过挡墙高度的变化在檐廊构建不同的身体尺度与景观变化。


第二个给我们带来启发的案例是以Case Study House 为代表的加州中世纪现代主义住宅与庭院。以托马斯丘奇作品为代表的加州住宅庭院设计出现了明显的室内环境与庭院的交融,一方面庭院与建筑的边界变得模糊不清,庭院成为了客厅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庭院设计的判断视角不再是庭院本身,而是从住宅客厅看出去的效果——这与上述日本方丈庭院为代表的坐观园林对待风景的方式极为类似,檐廊为了庭院风景而存在,而庭院风景是则是为了檐廊的观看效果而设计。从诺伊特拉(Richard Neutra)的住宅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种独特的建筑室内外关系:建筑与庭院的边界变得模糊不清,同时建筑向自然敞开怀抱。诺伊特拉本人便受到了很深的日本建筑影响,同时他也从赖特那里间接受到日本建筑的影响,这都促成了这种室内外环境关系的产生。另外加州中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师(比如Albert Frey,Donald Wexler,William Krisel等)对预制钢结构模块化建造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他们的设计方式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启发。


空间原型发展

基于上述案例的启发,我们发展了一套由服务核与外廊组成的空间系统与建造系统。建筑核是由钢结构搭建起来的室内空间,包含所有的商品生产和售卖的核心功能区,可推拉的玻璃门可以完全打开让室内外流动连通。服务核布局紧凑集中,聚集了所有的服务台、售卖和备餐功能,设有可完全闭合的门窗系统和空调系统。


包围在建筑核周围的是由50X50方钢管所搭建的基于3米模数的外廊系统。外廊系统搭建在脱离地面的钢格栅平台之上,提供一个半室外半室内的,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可以坐卧停留的空间。服务核门窗全部打开便让室内与檐廊融为一体,让室内变成庭园的一部分,而门窗全部关上则可以满足极端天气下的空调需求和夜晚的安保需求。


空间与建造

我们将空间原型植入场地之中,外廊系统的空间设计与尺度调节响应了服务核四面不同的环境与景观,朝向道路的一侧设置较高的挡墙,成为内向的通廊,而朝向林地的两侧则向外开敞,成为可以观看风景的“观众席”。檐廊让建筑东西两侧成为两个高度不同的可以坐下的“看台”空间。东侧的廊下净高3米,而西侧的廊下净高2.55米,高度的不同带来了空间体验的细微差别。在西侧吧台前坐下,屋顶的竹子仿佛触手可得,廊子压得很低,将人的视线挤向前方的树林,而东侧的廊子则相对宽敞,树林被引入到了廊子之中。


外廊的形态极为轻盈,纤细的柱子消隐在环境之中,半透光的天花将人的视线推向外侧的树林。在外廊的屋面系统中我们采用了双层设计,上面一层的高性能阳光板可以遮雨并过滤阳光。下层密排的竹杆再次过滤阳光,光线让竹节本身的形态显现,给极为理性规则的空间秩序中带来手工感和自然生机。


架空的地面平台采用了黑色钢格栅网,透过孔隙可以看到下方的碎石与植物,一些植物可以透过网孔探露到平台之上,给回廊空间带来惊喜。架空平台边缘与檐廊边缘的内外错动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变化,或让平台进入树林,或让草地进入廊子,给人带来不同的“内”与“外”的体验。屋顶平台被周边的树冠环绕,我们用白色钢框架围合了一个“屋顶的房间”,在框架边界的定义下,这里与檐廊一样,也成为了一个既内又外的空间。


建筑外墙和景观挡墙我们采用了白色错缝拼的木板,钢龙骨让这些白色挡墙飘浮在地面之上,工匠手工操作的痕迹被保留在立面之中,阳光从侧面照射可以看到丰富的质感变化。场地围墙设计使用了太阳板与竹子,与檐廊有一定的呼应。上层的太阳板形成一个连续的界面将后面的树林的图像产生模糊变形。下方的竹子给其中加入自然的变化。


室外家具对廊下的空间进行了细分,暗示了坐下的空间与行走空间。我们选用了细条简洁的黑色和白色铁艺座椅,让其融入到黑色和白色的色彩基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