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业十余年,拥有多尺度景观设计经验,实践项目涵盖庭园、公园、后工业景观、纪念性景观、文化景观等类型,具有跨领域视角。立足于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理论研究,同时关注现代景观语汇及根植于场地的设计学途径。
2018年,加入原筑景观,任设计总监。
拥有近二十年的景观行业从业经历,曾在国内知名设计机构担任设计总监,所主持的项目获得国内外多个奖项。
2011年,作为创始人成立原筑景观(YZscape),并任主持设计师。致力于现代景观批评理论以及中国现代景观发展研究,力图用当代的设计思维与策略来解决当代的自然和社会发展问题,把我们的设计工作看作对于学科与社会发展探索的一部分,在可持续发展与雨水管理、城市改造与更新、绿色基础设施等领域有广泛的研究和实践。
2011年作为联合创始人加入原筑景观,担任设计总监,同时创立原筑景观风景建筑中心,在公园建筑、展览空间、乡村酒店以及小型公共建筑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
擅长住宅区景观设计,通过艺术结合实际场地的方式整合设计。且通过一定的组织、围合手段,对空间界面进行相应处理,运用植物花卉、水体等配置,使空间环境体现出特定的氛围和一定的风格。熟悉项目方案设计至施工环节。有较好的组织和沟通管理能力。掌控项目运营状态。
曾供职于国内顶级景观设计公司,并斩获多项国际景观奖项,包括2012美国景观设计协会ASLA年度最高设计奖——杰出奖、2015年全国人居经典环境奖——金奖。随后加入原筑景观。关注当下社会环境下的城市更新与开放空间设计,认为好的设计要具有社会属性及价值,而非单纯的设计技巧及手段。设计要重视研究,思考和辩证。2011年加入原筑景观,担任公司的项目总监。
致力于景观设计实践、园林史与景观设计理论研究。
主要负责景观建筑,小型服务建筑,城市设计方案设计。2020年加入原筑景观。
拥有数十年的景观行业经验,曾主持过大型城市公共空间、河道景观整治及改造等设计项目,具有丰富的设计及项目管理经验,熟悉项目流程及项目管理方法,全程把控项目方案设计、种植设计及施工设计的全过程。
2018年加入原筑景观。有丰富的结构经验和现场工作经验,对建筑表现、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把握准确。讲求建筑组织构成形式和结构自身的逻辑,并贯穿于设计的细节之处。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后加入原筑景观。大学期间喜欢对园林艺术与美学进行研究。
擅长诗意化的空间营造,希望设计可以通过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产生情感共鸣。毕业后希望通过实践的经历,用更加实际理性的角度探索新的设计方式。
关注乡土建筑的设计与改造,积极探索传统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契合点。认为设计的重点不在于风格、手法,而在于要表达的内容,希望在工作的历练中提升自我能力,创造出让人们感到愉悦的设计作品。
2019年加入原筑景观并任建筑师。擅长建筑设计,空間乘載著一切生活的脈絡,謙卑的尊重一切,創造新的體驗。
不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会有一群骏马认自己挑选;不刻意去讨好一个人,用讨好别人的时间来提升自己,待到时机成熟时,会有许多朋友与你同行。这时的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建筑设计不只是设计建筑而已,必须将周边环境一并考量,从小的区域到大的范围,甚至是整座城市,乃至与历史脉络的呼应关系。关注材料的运用及施工方式,未来的每一件建筑作品,都应该与环境有对话的关系存在并给使用者良好的空间体验。
2019年加入原筑景观。擅长利用自然元素进行艺术创新,认为设计应该在不破坏自然且融入自然的前提下,进行设计,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希望通过实践的经历,用更加实际理性的角度重新出发。
2020年毕业后加入原筑景观,我认为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的目的再创造,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是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毕业后加入原筑景观。认为设计要尊崇当地空间本身的脉络去发展,是系统性的思考与推敲过程。并尝试用艺术性的手法为空间融入新的元素。希望在工作中探索景观与建筑的更多面,在实践中去创造出与自然和谐,与人愉悦的空间。
2016年-2018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方向为智慧城市与服务设计,尤其关注入本城市视角下的社区营造,同时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务设计研究所学术负责人。2013年-2016年,在北京林业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清代建筑,以小木装修为主体,关注材料、做法和尺寸权衡等清代匠作制度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