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大理古城变压工场


地点:云南省大理市

规模:1公顷

设计时间:2020/01-2020/05


由苍山出十八溪入洱海,大理古城依托中和溪而建,形成“九街十八巷”的街巷体系。街道两侧挖明沟排水,街街流水,户户养花,古城生活充满诗情画意。随着现代城市生活发展,原有封建社会的城镇功能和空间肌理也在渐进变化。小体量、跟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业融入进古城中,呈现出建筑形式、景观面貌的异质性。


如今,古城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经济生活迭代,这些工厂也面临着生存和发展问题,向文旅业转型是一次升级契机。现时代的大理古城,古老的、小资的、先锋的,各种情调交汇出“戏剧城市”,日常上演着生活百态。


变压器厂位于古城西北角,厂外即古城墙墙垣和中和溪,东侧为古城最热闹的市场,道路狭窄、摊位集中,人群密度极高。明代时,场地所在为桂香书院(敷文书院)、试院。清代时,场地所在为府仓,现平等路名“书院路”。主厂房建筑高18米,为古城内建筑最高点,大理“风花雪月”四景可兼有“苍山雪”“洱海月”。


变压器厂将转型为变压剧场,是大理古城内一个新的文化地标。这里将打造一出关于“人工智能人与人”之间关系深度思考的沉浸式戏剧。建筑设计借用变压器厂旧有厂房空间和生产设备, 跨界戏剧、新媒体、舞美、展陈、声学等领域  并突破一般剧场形制的物理空间,结合电影博物馆、艺术工坊、多媒体餐厅等建筑,让情感和身体体验“跨界”,把戏剧时刻放大。


景观,不仅是剧场戏剧的延伸,更是城市的“戏剧现场”,“被观看”,并“看”大理古城。这里不单单是一座剧院建筑,而是戏剧街区,内外一体的整个戏剧现场。城市里的人涌进来,加入戏剧。这里的人看出去,城市就是一出戏。传统古镇戏台相对的“观-演”关系变为不定性的、失焦的空间容器。设计保留了极具地域特色的高杆松树和粗粝的铺装质感,并利用现有工业遗存转置到室外,塑造多感官的体验性场景。


场地由三个主要区域组成:

A 核心广场区-“变异的变压厂”

延续大理古城“苍山清泉地面流”景观特色,置入一条浅溪流(超薄镜面水池),将工厂内向性生产空间转为外向性街巷,向城市打开,增加场地吸引力。厂房原有以天车运行带动生产流程的空间逻辑转化在景观中,以轨道(水面边界)作为戏剧盒子的载体。平行线可以加强纵深感、引导性,调整场地进深小的空间感。


戏剧盒子是一个超现实主义的想象。主轨道上,真空淋油机、干燥机、线圈、变压器外壳,转化为可进入的装置、可转动的魔镜、可推拉的景框、秋千就从废墟里生长出来。次轨道上,可以在推车上拍摄长镜头,在转接器上旋转,在扶梯上眺望苍山。导演椅供人体验,感受这个多义性的、随机性的、沉浸共情的“日常”戏剧。


B 屋顶- “云图瓦园”

大理古城的城墙上、民居的屋顶上,随处可见草丛挣扎而出,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历史感。这种时间隐喻被加入进场地。变压剧场屋顶具有天然有利的借景条件,与不远处的城墙相呼应。设计以“苍山云图”为意向设计瓦园,将多肉植物结合瓦片参数化设计,编织形成“彩云”。云中含水量的变化导致光影轻重差异。以瓦片掀起角度所露出绿植的面积大小不同来结合图案设计,由此形成渐变(轻重)效果。云的随机形态由风吹过而来,在空间图示中形成线性动态趋势,人在弧形坡屋面上行走时,如在云端。屋顶是城市的空中舞台。


C 星光镜面水池-松林剧场-云石幻园

设计的难题在于场地与古城街道相交接位置的衔接转化。平等路上可以直接对景苍山,故在入口处结合1.5米道路高差,设计三角形叠层溢流水池。这既是出于对工厂地权的保护,也是为了在高密度、嘈杂的城市肌理中,嵌入一个完型体,梳理场地逻辑,建立视觉焦点。


设计将工厂中形态较好的、不能原位保留的松树移植到入口区,形成松林剧场,以垂直向植物来拔高空间感,完成入口空间氛围的过渡和转化。剧场的铺装是火山岩碎石与松皮,以金属作为边角、栏杆和工业设备展台,材料语言是轻淡而有力度的。从剧场,可以借镜面水池回看古城的街巷与市场。


剧场后的巷道宽5.2米,其长景深和窄视角最适宜观景苍山。设计在巷道尽端加入带有山形渐变肌理的镜面不锈钢景墙,前置苍山岩和杜鹃。多变的镜面反射天光云影,影像地面的多肉植物、汀步,以及来此与自然、历史对话的人。